找到相关内容2344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永明延寿之禅净思想

    [3]已而色不变,延寿面对死刑,镇静自若,毫无惧色。遂赦免其罪,听令出家,礼当时居明州四明山(今浙江鄞县境内)龙册寺翠岩令参禅师剃度为僧。延寿出家后非常用功修行,“执劳供众,都忘身宰”、“衣不缯纩,...这里很明显带有禅宗心性论的特点,他把识心见性与佛国净土紧密联系起来,可以说延寿发挥的就是禅宗一向所说的唯心净土思想。因此他说:“我欲见安乐世界阿弥陀佛,随意即见,乃至所见十方诸佛,皆由自心。”[87]...

    法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0341506.html
  • 印光法师简谱

    1862年,2岁  1863年,3岁  1864年,4岁  1865年,5岁  1866年,6岁  1867年,7岁  1868年,8岁  1869年,9岁  1870年,10岁  1871年,11岁  ...56岁,民国5年,徐蔚如打听到师,欲通函,托友问,师不许。(《续编》卷上52页,复姚维一居士书)。自言:在普陀,由光绪19年至民国5年,20余年颇安乐。经年无一人来会,无一信来投。(续编上111页)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1841603.html
  • 佛、苯斗争和吐蕃王朝的终结

    神释迦牟尼,在其指引下不断追求,人才能解脱苦难获得美好的未来。佛教始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迦毗罗(今尼泊尔境内),3世纪为鼎盛,9世纪衰微,13世纪没灭,19世纪复兴。悉达多·乔达摩本迦毗罗王子,舍弃...非常遥远的目的而献身。可是,苯教却不同。  苯教世界观的主体是:宇宙是多元的,万物有灵,万物为神;人生存于万物之中,被多元神所主宰,人崇拜万物,以求光明和安乐。苯教很古老,也很朴实,认为人产生于云气、...

    古子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2541680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---旅途的脚印(五)

    15、30等特殊日子点上一盏灯,表达自己对三宝的至诚之意。   愿智慧之灯长明!   壬午年九月初一     2002年10月7日     选  择   慈诚罗珠在成都买了3车共计70多头牦牛。为了给它们找一个安乐的家,我放弃了今天的课程,于昨天专程赶至炉霍。   刚走到肉联厂附近,就听到一阵牦牛的哀鸣。我连忙赶去,才知道这是该厂新购进的80多头牦牛,它们将于今天和明天全部宰杀完毕。它们被紧紧地捆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4242035.html
  • 禅宗“自性清净”说之意趣

    心自有佛,自佛是真佛。”   以上种种说法,在《坛经》中可说俯拾皆是。同时慧能在说法中,还两次引述《菩萨戒经》中的“戒,本源自性清净”〔3〕说,以为自己立论之根据...“知诸众生惑,五荫自蔽。……牵于爱欲,惑于财色,思望安乐,从是生诸恶本,从恶致苦”。因而只有“能断爱习,不随淫心,大如毛发,受行八道(八...

    楼宇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2842644.html
  • 明末的唯识学者及其思想

    生理、物理的,不论是抽象或具体的,乃至也不用分别形而下的现象界或形而上的理念界,无不如此。没有永恒的现象,没有不变的真理,它的定律,便是缘生无自性,故称为空 (注3)。此空乃是不执有也不著空的空,故称...认为证得阿罗汉果之后的圣者,绝不可能再来世间受生,可是证得阿罗汉果的圣者,并不会立即离开世间,甚至更活跃地从事教化的工作,可见识灭之后并不等于生命的终结,乃是从执著苦恼的生命进化为解脱、安乐的生命,由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4042658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思考

    也就是说,众生都具备佛陀所具备的一切品质,只是隐没不见,虽有若无。因此,为妄想、生死所缚,非但不能决定生死大事,连心念起落都无法把握。   3、重视当下的修行和解脱   谈到修行和修行成就,人们往往...众部。经过十多年的努力,培养了大量僧才。   在发展佛教教育的同时,南普陀还成立了国内教界首家“慈善基金会”,以“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众生脱离苦海”的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1243184.html
  • 以智者大师与印顺导师禅观思想为主轴之比较研究(二)

    提出解说。   首先,是以行人乘船的安乐与容易,或是步行的迟缓与艰难,来譬喻修行菩萨道有易行与难行二种。这一比喻,重点不是从众生或智或愚的不同根机,而说法门内容或修持进程的难易,而是针对修持过程,相较于...《弘誓双月刊》第61期,2003年2月)。相关于印顺导师的部份,则在《人间佛教禅法及其当代实践》,第三章第一、二节中有较多的论述。(法界,2000年4月,页一八五~二三七。)   [3] 当然,智者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20243494.html
  • 多识仁波切著:佛教理论框架(1)

    地狱;零散地狱。  1、火热地狱共分八类:相残狱、黑线狱、撞击狱、残叫狱、大残叫狱、炼狱、大炼狱、苦热无间狱。  2、边缘地狱共分四类:火灰塘、尸泥池、刀剑道、滚汤河。  3、寒冷地狱共分八类:起泡狱...,精进不息,就能获得今世的安乐,也能避免恶堕,获得转生人天之道的幸福快乐善果。  第四节 中士道修行重点   作者:多识仁波切著   中土道修行总旨可以概括为二观、一行、一舍去。  “二观”为:  ...

    多识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1744152.html
  • 刘贵杰:僧肇思想之基础(2)

    ”[133]。  大乘义章云“外国涅槃,此翻名灭,灭烦恼故,灭生死故,名之为灭。离众相故,大寂静故,名之为灭”[134]。  杂集论云“永离一切色等诸想,究竟寂灭大安乐住所缘境故,名为涅槃”[135]... [2] 物不迁论,大正藏卷四五,页一五一上。   [3] 物不迁论,大正藏卷四五,页一五一上。   [4] 物不迁论,大正藏卷四五,页一五一上。   [5] 道行般若经卷九,萨陀波菩萨品云“空本无所...

    刘贵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2544308.html